五年规划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运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规划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深入总结五年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对于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制度体系的显著优势,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彰显党的战略远见与制度优势
我们党自新中国成立开始,就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奋斗目标,并将其贯穿于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的接续奋斗中。这一系列规划(计划)的成功制定与实施,体现了党对国家发展长远目标的战略定力和领导核心作用。中长期规划是将顶层设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领域进行具体落实的关键载体和有效路径。在编制和实施规划过程中,我们党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种基于深厚实践基础和国家整体利益考量的战略规划,确保了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实现了发展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的高度统一。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接续奋斗,有效避免了西方国家政党轮替可能带来的政策反复或者不确定,展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强大政治优势。
坚持人民立场与科学决策相结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当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我们党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高度统一起来。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多渠道征集意见、多层次科学论证等方式,将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等充分吸收到规划编制中来。这一过程本身即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这种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规划制定方式,确保了规划目标与人民利益深度契合,使规划实施获得最广大人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人民的意志通过规划转化为国家意志,人民的力量通过规划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伟力。这种源自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规划制定与执行机制,是我们各项事业得以顺利推进、获得深厚社会根基的根本所在。
聚焦主要矛盾与核心任务
五年规划作为中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于科学设定并有效落实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对“十五五”时期的谋划与实践,党中央强调必须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这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各领域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确保设定的目标任务科学精准、如期实现。要特别注重统筹兼顾,抓住关键性、决定性因素,把握好节奏和进度。既要巩固拓展既有优势,保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又要敢于攻坚克难,突破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堵点难点;更需精准发力,有效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确保各方面发展目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各地区在编制和实施本地区规划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立足本地实际,切实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这种聚焦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注重系统谋划、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的规划实施方略,确保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践中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迈进,各阶段目标稳步达成。
面向新征程不断完善规划制度
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收官、布局“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总结运用好中长期规划的成功经验,对于把握历史主动、续写发展新篇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运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行之有效的方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形势,面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谋划未来发展需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历史耐心、发扬奋斗精神。必须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确保未来规划的战略方向和核心要义始终同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评估,科学前瞻地编制好“十五五”规划,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张龙杰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