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回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那辉煌的一页时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到这里来就是接受精神洗礼。”党员干部唯有经常接受精神洗礼,方能在风雨兼程中,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诚之情、对事业的执着之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的力量,能穿透岁月的尘封,直击心灵深处,激发向上的动力。回首百余年征程,党历经无数风险考验,战胜重重困难挑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以自省自律锤炼党性、提升思想觉悟。
唯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行动和思想才能稳如泰山。焦裕禄与风沙死战,改写兰考命运;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潜心核潜艇研制;张富清深藏战功六十余载,初心不改;张桂梅身患重疾仍坚守女高,为山区女孩点亮希望。他们用行动彰显了精神上的崇高境界。
接受精神洗礼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倘若仅停留在口头上、书本里,而不落实到为民服务的行动中,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其本真意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党员干部面临的风险考验更加复杂多元,更需接受精神洗礼。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常开展思想政治体检,以党中央要求为标尺,用党章党规作“镜子”,以人民群众新期待为参照,与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标,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坚守使命、担当使命,让初心如磐石般坚定,使命如灯塔般照亮前行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更积极的姿态接受精神洗礼,不断锤炼党性、砥砺品格,以坚定信念为帆,以扎实作风为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石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