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在坚持风腐同查同治为经济社会发展清障护航上下功夫
严惩风腐交织问题、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任务。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肩负重要使命、发挥重要作用,要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多措并举全面铲除风腐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淤除障。
风腐同查同治,直击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强调,我们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大量案例表明,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根同源、互为表里,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形成风腐一体的复杂生态,尤其需要下大气力研究其发生演变规律,有力有效予以施治。必须深刻把握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现实危害,深刻把握其演变方式、路径、载体等,坚持由风查腐、由腐纠风同向发力、双向突破,不断斩断风腐勾连的链条,从根本上阻断风腐演变,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扫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
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同查”是精准发现、深挖彻查的必要措施,既要“由风查腐”,对违规吃喝、收受礼品礼金等“四风”问题,一律查清事实原由、问题性质、关联人员、利益关系,彻查背后是否存在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通过揭开“风”的盖子揪出“腐”的真面目;又要“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搞清楚涉案领域“潜规则”、政治生态污染源、制度监管漏洞、“四风”演变轨迹等问题,以案查风、以案正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针对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提出具体要求。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既要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也要惩处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规范市场秩序、净化营商环境,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每一个风腐交织的案例,都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制度层面的漏洞、监管环节的盲区、思想教育的短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谈道“要密切关注和分析研判党情党风新动向,坚持奔着问题去、对着根源治,既治标又治本,提高管党治党的精准性、实效性。”要深入剖析案例,查找普遍性、反复性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从加强党性、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堵塞漏洞等方面下功夫一体治理,斩断由风及腐的利益链,构建由腐纠风的工作链,消除由风变腐的质变条件。深刻把握“惩、治、防”的辩证统一,把风腐同查同治理念要求贯穿案件查办、整改纠治、警示教育等各方面,完善风腐问题从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到警示教育、惩处整改、制度补缺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风腐同查同治全流程规范、全链条衔接,形成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有效闭环,努力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
“查”“治”贯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清障护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指出要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阻断风腐演变,一方面,及时切除不正之风“小病灶”,另一方面,培育良好政治生态“大环境”,着力整治当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公平环境的风腐交织作风顽疾。例如,违规接受利益相关方安排的宴请、赠送的礼品礼金,甚至大搞权钱交易,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采购销售等市场经济活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善于发现、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打开助企纾困的“前门”,堵塞权力寻租的“后门”,切实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以作风持续向好引领营商环境持续向优。
直面痼疾、激浊扬清。唯有始终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严风腐同查之网、固标本同治之基、合同查同治之力,方能以新气象新作为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