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要论 > 要闻要论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群力托起幸福“夕阳红”

支持208万户家庭适老化改造 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79.8万人次

群力托起幸福“夕阳红”

image.png

8月8日,山东省青州市的老年舞蹈爱好者在东夷文化标志园广场练习舞蹈。

image.png

7月14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龙溪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协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image.png

7月27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医志愿者在中医馆内指导老人制作中草药香包。

image.png

8月26日,江苏省如皋市宏坝社区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内,老年居民在体验智能手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加强社会保障和完善服务网络的基本目标,也是关乎民生保障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一老一小”问题,指出“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党的二十大作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十四五”以来,我国的养老服务稳步推进,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养老场景的数智化程度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累计支持20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支持建设家庭养老床位44.1万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79.8万人次。

适老化改造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今年七十多岁的王来珍家住上海市虹口区,房子面积虽不大,内里的设施却对老人十分友好:卫生间内铺着有颗粒感的防滑地砖,淋浴间墙上有可折叠收纳的淋浴凳,卧室床边等位置设有扶手……王来珍老人腰椎不好,又一人独居,如今的家居环境让她感觉很方便。而这一切,要归功于上海市全面推行的“一户一案”家庭适老化改造。

王来珍所在的社区老龄人口占比约45%,许多人的房子都住了很多年,屋内装修陈旧不说,最主要的是已不适宜老人居住。比如有的老人家里没有淋浴只有老式浴缸,老人洗澡容易滑倒;有的厨房设施老化,安全性堪忧,等等。根据上海市家庭适老化改造的相关政策,老人们在子女或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网上平台提交了申请,并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改造项目“产品包”。王来珍选择的改造项目是“12选6基础服务产品包”,申请提交后,很快便有具备资质的签约装修公司联系上门。装修公司详细了解了王来珍的实际需求,为其定制了改造方案。

在装修公司的帮助下,王来珍老人的家焕然一新,更让王来珍感到舒心的是,她几乎没有出多少装修费用。根据相关政策,王来珍作为独居老人,申请家庭适老化改造可享受市级补贴。此外,虹口区对于申请基础服务产品包的老人也会再提供一部分补贴。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发布的数据,“十四五”以来,上海市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纳入两轮市委民心工程,截至2024年底,已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方式累计为3.4万余户老年人提供居所改造服务。今年,上海市民政局对之前的适老化改造政策和工作机制进行了再度优化。按照新政策,政府最高补贴从3000元调整为5000元。

除了家庭适老化改造,上海市还针对老年群体提供了其他方面的适老化服务。为解决老年人出门办事不方便的问题,浦东新区一些镇街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对办事大厅进行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大厅的入口处设置了无障碍坡道,方便轮椅进入。大厅内设有无障碍卫生间,在卫生间内安装了扶手、紧急按钮。此外,大厅的接待窗口也安装了扶手,并配有放大镜、老花镜等辅助工具以及字体放大版本的老年人办事目录。

除了硬件设施上的适老化,在服务上,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周到的服务。比如免预约、优先办等快速服务,工作人员全流程咨询引导等协助服务,以及针对80周岁以上行动不便老人的“点对点”上门服务。

不仅是上海市,面对人口老龄化,适老化改造在我国各地陆续推进,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多项政策对适老化改造进行部署。《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加快推进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其中包括推进全社会适老化改造等。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地适老化改造服务加快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完成20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6.6万张。

丰富的文体活动助力老有所乐

以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是养老服务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各地聚焦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建设各种老年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让老年人身心愉悦、老有所乐。

最近,北京市朝阳区常营住欣家园社区活动中心内时不时传出阵阵歌声,这是社区的老年合唱队在排练。合唱队一共23位队员,年龄都在65岁以上。队长李福寅今年72岁,担任钢琴伴奏。据他回忆,最初合唱队只有六七个人,且都是零基础,自己退休前从事的工作也和音乐没有任何交集,但这些丝毫没有阻碍大家在一起练歌和参加社区晚会活动。随着时间推移,合唱队慢慢壮大起来,队员们有退休干部、退休工人,还有家庭妇女,大家一有时间就凑在一起练练歌,社区活动中心的排练室内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唱歌让合唱队队员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也让大家的心情变得更愉悦。合唱队的杨兴玲老人说,以前退休就是带孙子、买菜做饭,日复一日过得很单调。现在能和同龄人在一起唱歌、学新曲子,生活充实了,心情好了,吃饭都香。更重要的是,通过合唱队,她和社区的很多老年人熟络起来,认识了一些有共同兴趣的朋友,这让她觉得自己不那么孤独。

为了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住欣家园社区大力支持合唱队,不仅为合唱队提供了场地,还为合唱队购置了乐器、演出服装等。遇到有合适的演出机会,社区也会为队员们争取,这让合唱队有了更多展现自己、学习交流的机会。除了合唱队,住欣家园社区还成立了电子琴班、民乐队等,并不定期举行手工制作、手机教学、乐理识谱小课堂等针对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让社区的老年人有更多彩的晚年生活。

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老年大学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很受老年学员的喜爱。除了养生太极、瑜伽、声乐、剪纸等传统课程,学校还与时俱进开设了“AI与老年生活”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让老年学员们学会如何与AI对话、如何运用AI。学员赵丽霞说:“以前年轻人聊天说到AI,我在旁边什么也听不懂,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也能熟练地操作一些AI软件了。”

青城山镇风景秀丽,除了本地的老年居民,还有许多外地前来旅居养老的老年人。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群体,当地组织了许多老年文体活动,积极推动公共文化体育场馆适老化改造,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青城山镇青城社区打造的运动角,每天前来运动休闲的老年群体络绎不绝。这里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器械,还配备了按摩椅、拉力器等健身设施。同时,这里还是老年舞蹈队的“练舞地点”,每天傍晚,当地的老年舞蹈队都在这里跳起“坝坝舞”,欢乐的氛围吸引许多人驻足围观。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智慧养老新场景

8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街道梅堰社区卫生院李医生的手机上收到一条预警信息,信息是临平街道试点推行的智慧养老AI小程序“小Xi助理”发来的:“您的签约病人血压数据不正常,请您及时关注。”李医生立刻拨打电话与患病老人沟通,叮嘱她按时用药,及时地药物介入让老人的血压很快恢复了正常。

居家养老是我国最基本、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为了确保家人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出现突发状况能够得到及时处置,临平街道将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科技融入养老服务之中,推出智慧养老AI小程序“小Xi助理”,打造智慧养老新场景。

在老人家中,带物联网卡的智能血压仪、睡眠监测仪等实时收集老人的健康数据,一旦发现数据异常便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过小程序及时通知老人家人以及社区医生,守护老人健康。

据临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Xi助理”不仅是老年人的“健康管家”,还是他们生活中的贴心管家。通过“人工智能+本地知识库+语音识别”技术,“小Xi助理”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些生活基础保障服务。比如高龄、独居和腿脚不便的老人,可直接通过“小Xi助理”语音下单社区食堂的饭菜,由社区志愿者配送到家。此外,老人还能够通过“小Xi助理”的语音检索功能及时获悉体检通知、社区活动报名、老人福利介绍等多方面信息。截至目前,“小Xi助理”服务已覆盖临平区的15个社区,累计服务超12000人次。

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净湖社区,有一家为老年人服务的“智慧餐厅”。餐厅采取智能自助的打菜方式,社区的老人在手机上注册后,即可通过“刷脸”取餐。餐厅内的每一道菜品都按照分量计价,菜品前有一个小显示屏,上面显示了菜品的名称、价格、热量等信息。就餐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取菜,取完将托盘放到托盘放置区,系统就能进行智能称重、自动结算。最令就餐者惊喜的是,取餐后15分钟,就餐者的手机上就会收到这一餐的营养分析报告,上面不仅列出了这一餐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占比,还给出了健康饮食建议。

新安街道是江苏省的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除了打造智慧餐厅,新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还为老人提供系列智能照护设备,通过与信息呼叫中心的服务交互系统进行信息连接,可以在老人发生意外时,及时调动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等资源,为老人提供高效的安全守护和健康照护。

近年来,像新安街道这样的智慧养老服务已成为养老新趋势。202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同年,民政部等24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强调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今年3月,“加快发展智慧养老”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各种各样的智慧养老场景在各地落地应用。从远程医疗实现线上专家问诊,到智能手环监测老人健康数据,再到智能家居为老人生活带来便捷……如今,智慧养老已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