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督”,为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中持续用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作出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全面推进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等工作部署。
贯彻落实四次全会精神,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推进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聚焦获取监督数据、创建监督模型、处置预警信息等方面靶向发力,以大数据赋能公权力监督,促进监督执纪执法提质增效。
开展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整合数据资源是基础。在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中,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坚持数据核心理念,不断完善数据汇聚机制,打通与财政、卫健、市场监督管理等职能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海量汇聚、全局共享、精准取用,有效拓宽监督广度和深度,为正风肃纪反腐赋能加力。
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在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上分设前台公示查询、后台监督管理两个系统。一方面,督促指导各镇(街道)、职能部门及时将“小微权力”“三资三务”、民生资金等基础数据录入前台公示查询系统并动态更新,方便群众随时查询;另一方面,加强与公安、民政、人社、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让各项数据综合匹配、互融互通。
着眼于强化大数据监督实践,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整治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发监督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关联、比对等手段,提升问题发现和预警能力,提高监督精准性。
“通过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的异常数据推送,我们快速锁定某镇卫生院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线索,最终查实吴某作为卫生院主要负责人,未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对下属履职失察失管,致使卫生院出现过度诊疗、超标准收费等乱象,造成医保基金损失22.9万元。吴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近日,在重庆市綦江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推进会上,区纪委监委介绍了大数据在破解医保基金监管难题中的重要作用。
为破解医保基金监管难题,綦江区纪委监委利用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建立与医保、卫健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围绕虚假就医、过度医疗、串换项目等高频违规问题,构建9个数据模型。
“案例中镇卫生院的问题线索,正是来源于模型分析医保结算数据、诊疗记录等信息,发现‘同一患者短期内重复住院’‘诊疗项目与病情不匹配’等异常后发出的预警,随即推送给相关纪检监察室跟进核查、循线深挖。”綦江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以来,已通过数据模型分析推送医保基金异常数据2048条,立案2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人、组织处理4人,追回医保基金556万余元。
安徽省纪委监委利用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建立高标准农田疑点问题预警模型,对2019年以来全省公开招投标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中标企业、法人股东等相关信息进行筛查比对,发现预警信息120余条,涉及30余名公职人员疑似违规参与高标准农田项目招投标,对相关问题逐一交办督办、深入核查。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健全公权力大数据监督“预警—处置—治理”工作闭环,深化监督结果运用,推动修补制度性缺陷、机制性漏洞,以“预警一类”促进“治理一域”。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内设预警信息流转办理子系统,建立预警信息分级管理、逐级负责机制,规范信息分办和核查流程,及时按涉事部门和人员管理权限流转至相关部门办理。同时,针对大数据监督模型发现的系统问题,向相关单位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完善制度。云南省曲靖市纪委监委建立健全“预警—核查—整改—建制”全链条治理机制,对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预警信息进行分级分类交办,对于行业性、系统性问题,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召开专题推进会等方式,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整治,举一反三、建章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