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老城区改造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的转型,入选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图为游客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游览。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今年体量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皮子街片项目通过“工业遗存空间重组+商业功能补充+存量带动增量”的模式,推动片区高质量发展。图为该城市更新项目现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绣花,以丝线为笔、绸帛为纸,于指尖跃动中针行线描,在至精至细中绘就绚丽图案。“下绣花功夫”,是“致广大而尽精微”辩证法的生动表达,也是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目光投向上海。一面是高楼大厦的现代繁华,一面是里弄老房住户手拎马桶的场景,这样的反差,曾是国际化都市上海的一道疤痕,也是上海部分市民生活中的一个痛点。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前不久,随着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的完成,上海最后1万余户家庭告别“拎马桶”,这一延续不知多少年的生活场景终于走入历史。
这样的城市改造,仿若在“螺蛳壳”里做民生“道场”,有“绣花功夫”之细,有“一诺千钧”之重。坚持“下绣花功夫”完善城市治理,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人民城市理念在城市治理中开花结果的生动体现。建设人民城市,就要用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城市治理的系统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让城市不仅有高度、更有温度,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这也是城市建设中“投资于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绣花功夫”建设人民城市,还需要历史耐心。有些事,下一番功夫是可以办好的,特别是像危旧房改造、子女入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需要优先推进、尽快解决。同时,城市工作中还有很多事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接续推进,如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可能“揠苗助长”。下足“绣花功夫”,“攻坚战”和“持久战”都要打好,以“久久为功”的恒心和韧劲完善精细化治理手段,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治理要把立足“大格局”和绘好“工笔画”更好结合起来,既有改革气魄,又有细腻笔触。有道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精雕细琢的城市建设,正在为更多市民的“此心安处”添砖加瓦,打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