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24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获奖集体虹口区纪委监委“虹小清”青年团队

87ee9546f998f212a0557b92e7087709_0_wx_fmt=jpeg.jpg

日前,在2024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表彰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来自虹口区纪委监委的“虹小清”青年团队荣获了“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是纪检监察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近年来,虹口区纪委监委将年轻干部培养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下大力气抓实抓好,努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纪检监察青年铁军。“我们组织委机关年轻同志成立‘虹小清’团队,并为团队成员搭建廉洁文化宣讲团、办案突击队、186青年论坛等多种学习锻炼平台,帮助青年干部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努力将其培养为忠诚可靠、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才。”虹口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廉”语声声宣讲入脑入心

“党的四大首次将组织纪律提升到关乎党生死存亡的高度,也正是在这次大会后,诞生了我们党的纪律建设史上的诸多‘第一次’……”

在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的中共四大纪念馆,《抓铁有痕铸党魂——中国共产党早期纪律建设史料展》吸引了众多党员干部驻足参观。来自“虹小清”廉洁文化宣讲团的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担任志愿讲解员,带领听众们共同回顾党早期纪律建设的光辉历程,为大家解开“纪律从哪里来”的谜题。

廉洁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能直抵人心。“虹小清”团队用活用好虹口的深厚底蕴和丰富资源,为廉洁文化宣讲注入形式多样的“廉元素”。“我们既回溯历史,深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中的廉洁故事,传播清风廉音;又立足当下,运用身边人身边案开展明纪释法,敲响拒腐防变的警示钟。”“虹小清”团队成员介绍道。

据悉,该团队近年来先后策划了“虹小清”说廉、说纪、说案等一系列廉洁文化宣讲活动。成员们“组团出道”,相继登台演绎了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的革命独白、青年纪检人与明代廉吏于谦的“跨时空对话”、反映年轻干部腐化历程的情景剧《“心”魔》等,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全区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堂引人入胜的廉洁文化课。

“‘虹小清’宣讲内容接地气、有朝气,正面反面结合,趣味辣味兼具,既让我们从革命先烈、古代廉吏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又以案中人案中事为镜鉴,提醒自己要严以修身,时刻筑牢思想防线,守住纪法底线。”该区不少党员干部在听取宣讲后表示。

自成立以来,“虹小清”宣讲团的脚步遍布全区八个街道和 70多家部门单位,累计开展宣讲近百场,廉洁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仗剑执纪 争当反腐尖兵

夜色已深,虹口区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部门的灯依然亮着。“虹小清”办案突击队的成员们,仍鏖战在案件突破的战场上,在一叠叠厚厚的案卷材料中,不知疲倦地搜寻涉案人员违纪违法的蛛丝马迹。

这群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的“反腐尖兵”,是该区纪委监委通过“人才差额优选、专业人员筛选、闯关竞争遴选”,层层选拔出来的办案“好苗子”。“虽然突击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9岁,但他们敢于善于斗争,在法理分析、数据研判、审讯突破等方面各有所长,先后在一批重点案件中担任骨干力量,与腐败分子开展了动真碰硬的较量。”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查办区管干部袁某案件时,面对巧舌如簧的调查对象,突击队成员毫不退让,坚决啃下“硬骨头”。在深入剖析调查对象工作履历、性格特点、家庭关系的基础上,外调内审双管齐下,通过细致取证和缜密谈话,“步步逼退”袁某的狡辩,为案件突破作出重要贡献。

“对于来源不明的数百万现金,起初袁某一口咬定是写书所得的正当‘稿费’及收取的房屋租金。我们就用一个月时间,辗转近10家出版社和10多家中介,调取20多年的资金记录,将其真实收取的稿费和租金逐一梳理出来,一举戳穿了他的谎言。原来,袁某口口声声的所谓‘稿费’,金额最大的一笔只有200元。”一名办案突击队员说。在铁一般的证据前,对象心理防线崩溃,最终交待了其收受数百万礼金的事实。

为了让团队成员在比学赶超中不断精进审查调查业务,办案突击队还定期开展“案例实训”,以原创案例题本等方式,共同复盘案件突破的关键节点和攻坚要点。针对办案过程中的常见疑难问题,还编写了《办案安全与规范50问50答》,供全委干部学习参考。

学思践悟 全面涵养能力

在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的全流程中,案件审理是最后一道业务“关口”,也是保障案件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帮助青年干部提升全流程业务素养和案件质量意识,“虹小清”团队组建了用区纪委监委机关所在地门牌号命名的“186青年论坛”,经常聚焦案件审理工作开展业务研讨活动。

“对这起案件作出从重处分决定,是出于哪几方面的考虑?”“虽然案情并不复杂,但在适用第二种还是第三种形态上,如何体现精准性?”

在区纪委监委对某街道主要负责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下发处分决定后,为跟进做好审理业务学习,“186青年论坛”成员主动向委机关审理部门和办案部室负责同志请教,第一时间收集一手素材,组织开展案例专题研讨。

“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案件审理工作既要严格运用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的标尺,对被审查调查人的行为性质作出判定,又要把握好政策界限和适用情形,做到定性准确、量纪适当。”经过几个小时的交流研讨,论坛成员普遍认为,该名干部作为单位“一把手”甘于“被围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收受礼金并接受宴请且数额较大,属于顶风违纪、影响恶劣。对其作出从重处分决定,有利于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此次研讨交流的基础上,“186青年”精心撰写的案例研究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评为精准适用“四种形态”典型案例,并在《党风廉政建设》杂志刊登。

除了聚焦主责主业开展业务研讨,“虹小清”团队还不断拓宽研究视野,积极打造“虹风青扬”青年干部沙龙。坚持与在沪高校等单位加强共建交流,组织开展“聚力北外滩开发建设”高质量发展研学论坛、“追寻红色足迹”党史研学寻访等活动,通过借助外脑、内部挖潜,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在全面从严治党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中,青年纪检监察干部要当好冲锋陷阵的生力军、攻坚克难的突击队,“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谆谆教诲,把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努力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烫手的山芋,在新征程上扬帆远航、再建新功,书写忠诚干净担当的青春答卷,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虹小清”青年们纷纷表示。(作者:王玮 罗玥玥